植根于内心的修养,无需提醒的自觉,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,为别人着想的善良。为了便于用户有更好的体验,租友约伴游在产品上做了很多的升级尝试,结果也是非常的好,市场表现也趋于良好状态。
不少家庭都难免有一个熊孩子捣乱,那熊孩子是什么意思呢?
络用语,常形容调皮的孩子,岁数小不懂事。例如,看到小孩做了一些不可理喻的、带有破坏性的事情时,可以叹一句:“这熊孩子”。当然孩子小不懂事也是可以理解的,这一称呼来源于北方,泛指那些惹人讨厌的孩子。也有昵称的意思,熊孩子是什么意思?也表示对调皮孩子的爱称。被友们界定为那些乱翻东西、搞破坏、不守规矩的孩子。
孩子对自己的搞怪行为的界定并不清晰,不知道怎样的行为才不会触碰到底线,如果家长不加以教导,会让熊孩子变成问题孩子。
看到一个八岁大的小男孩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超市买东西,这个小孩每到一个零食点都会抓一些放在自己的兜里,这还不算,到了果蔬区,见着葡萄直接摘下来就吃。
看着他娴熟地打开了装着蓝莓的盒子,伸手拿里面的蓝莓吃,吃完后扣好放回货架,接着拿了一盒新的放到了购物车里。
一连串的动作把我惊得目瞪口呆,旁边小孩的父母什么都没说,就这样默许着自己的孩子做出这样的举动。
其实,不难想象,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怎么敢自己尝试做这样危险的举动,很明显,他是在大人耳濡目染的“熏陶”下才慢慢养成了这样的陋习。
很多父母竭尽全力,只为了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,却疏忽了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家庭教育。
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周围时刻发生。
公交车上,母亲和孩子占用两个位置,一个老人站在旁边紧抓扶手,孩子母亲对此视若无睹;
超市里,家长一手提着东西,一手牵着孩子,寻到机会便立马趁乱插进队伍;
走在路上,遇到老人或者残疾人拦路行乞,家长对之嗤之以鼻、甚至破口大骂,完全没有注意到孩子眸子里所流露出的恻隐之心……
如果每个家庭都是这样教育的,那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变成问题孩子。
在日常生活中,父母的言行举止、待人处事等,孩子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上,努力去模仿,无论好坏都照单全收。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,其作用也最直接、最深刻、最持久。因此在孩子面前,无论是多么细枝末节的琐事,都不是小事。
“熊孩子”不是天生的“作”,而是在“熊家长”的错误教导下,对孩子的约束越来越有偏差,才造成孩子行为举止越来越讨人嫌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,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。
教孩子尊重他人,学会尊重自己的孩子,时刻约束自己的教养,做到这些,社会上的“熊孩子”才会越来越少。